《净土开示》界诠法师 宣讲(22)



22

  

 第五个问题:具缚凡夫,恶业厚重,一切烦恼,一毫未断。西方净土,出过三界,具缚凡夫,云何得生?


  有人说业障深重啊,在这个六尘当中,凡夫烦恼很重,烦恼一点都没断。你们老居士们念了几十年了,烦恼断多少呢?遇到了一些问题,你们恐怕还通不过;乃至出家师父也是一样,念呐念呐,一直念念念,很重要的问题能过,小小的事情就卡在那里放不下。我们佛教当中说看破是容易,放下是很难。看破大家都知道,人生短暂,人生是苦啊,一切都没有用,大家都知道这样子,这道理明白了,放下能不能行呢?我们都牵肠挂肚,想这想那都没断。如果烦恼都没断,怎么能够出三界呢。能不能出?修学佛法不是要断烦恼嘛,千经万论都讲要断烦恼啊,我们修这修那法门,无非是断烦恼,转凡成圣,转识成智,这是我们应该要做的事情,乃至念佛也是这样,念一句佛号要消多少业都这样。那我们现在都没断,你有没有考虑这个问题,如何去断?


  下面回答说修学法门有两种:一个是自力,一个是他力。修禅、修密我们要自力,乃至在这个世间度众生,全靠自力完成,你自己有力量才可以。有人发愿要在世间生生世世,留在世间不生佛土,在世间度众生。我们凡夫呀,生是没有这个能力,那我们要学菩萨啊,不是学佛学菩萨吗,释迦牟尼佛怎么就不懂这个道理呢?他怎么会劝我们去往生,而不劝我们留在世间行菩萨道呢?为什么拼命强调你们不行,你们要去往生去?但这个往生不是说消极厌世那种躲避,他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。所谓发菩提心,就是“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”这种心,我现在没有能力度众生,所以我要到阿弥陀佛那里去留学,等我功德圆满倒驾慈航再回来。这本身就是一种菩提心的显露,大菩萨不能自己求安乐。《华严经》里面说“不为自己求安乐,但愿众生得离苦。”他是这种胸怀,他们要住在世间度众生。我们现在不行,我们不能贪图。所以说自力修行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。


  自力,靠自己修,自己去断烦恼。我们修这么久,断了多少烦恼,转了多少凡,成了多少圣,转了多少识,成了多少智?我们要考核一下我们有没有能力。这自力修行是一件很难的事情,凡夫度众生,在这个世间度众生也是很难。佛法讲自利利他,自己尚未得利,如果讲到利他是无有是处,那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

  《大集经》讲少汤投于大冰池,要把这个冰化掉呢,可是没化成,自己结成冰了,就这样危险。自力修行也是这样,所以我们要仰仗他力。有人说你前面不是讲一切功德都是自己内心的显发,为什么会讲他力呢?净土法门特殊,弥陀有此本愿在摄受众生,所以在经里面讲,弥陀的愿对众生是摄取不舍,你只要有愿,他都摄取不舍,能让你往生,有这么殊胜。


        在《毘婆沙论》里面讲,在这个世间修道有两种:一个是难行道,一个是易行道。难行道靠自己断惑证真,断见思惑,三界的见惑和思惑。见惑就是见解上所产生的种种烦恼,执着分别叫见惑。见惑容易断,思惑更难断。思惑是内心的,与生俱来的贪嗔痴慢疑邪见,这根本烦恼很难断。你看断这个贪心有多难呐!有人说我没贪心啊。那只是淡一点而已,你多多少少都会贪这样贪那样,都有贪,都会有这个贪心的存在。嗔心、痴心、疑心、慢心我们都会有,要把它断掉很难,靠自己修行断这些烦恼是很难的事。所以易行道是仰仗弥陀这种功德之力来修行成就。持这一句佛号,非常简单;只是一句佛号就能够仰托弥陀的本愿,叫做带业往生。自力修行就像过河一样自己游过去;他力修行是坐船渡过去,依弥陀的大愿而得到彼岸。这样修法显然就不同了,自力与他力的区别,易行与难行的区别。所以说,即使我们是具缚凡夫,也能够乘弥陀的愿,只要我们有信愿行的具足就能够往生。有这一念能够消无数劫的烦恼、黑暗。


……下回待续







发愿:

弟子众等,现是生死凡夫。 罪障深重,轮回六道,苦不可言。今遇知识,得闻弥陀名号、本愿功德。一心称念,求愿往生。愿佛慈悲不舍,哀怜摄受。弟子众等,不识佛身。相好光明,愿佛示现,令我得见。及见观音势至诸菩萨众,彼世界中,清净庄严,光明妙相等,令我了了,得见阿弥陀佛。

回向

愿我临终无障碍,阿弥陀佛远相迎。

观音甘露洒吾头,势至金台安我足。

一刹那中离五浊,屈伸臂顷到莲池。

莲华开后见慈尊,亲听法音可了了。

闻已即悟无生忍,不违安养入娑婆。

善知方便度众生,巧把尘劳为佛事。

我愿如斯佛自知,毕竟当来得成就。




阅读原文